川南地區(qū)綜合性門戶網(wǎng)站

重拾小城記憶

文苑川南在線 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08

□ 邱經(jīng)國

  今年三月,陪已故古藺籍老紅軍孫中華后代、浙江音樂學院沈納藺教授夫婦參觀完“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”和“中央紅軍長征白沙會議會址”等紅色景點后,晚上,我又與他們一道夜游古藺老城區(qū),重拾小城兒時的記憶。

圖片1.png

(作者與沈教授夫婦在太平參觀)

  三月的古藺小城,細雨綿綿。人們都說古藺是座“山城”,這一點不假!因其地理位置于四川南部,烏蒙山區(qū),坡多路陡,四面皆山,因此,也就有了“山城”之說。

  我與沈教授夫婦從小城以前的“居民點”出發(fā)。居民點,顧名思義,就是專門居住“居民”的地點。其實,居民點的街名為西外街,屬城郊結合部,過去周圍有著農(nóng)田和菜地,由于街面未硬化,雨天行走于此,就會“稀泥爛窖”地裹上一腳,于是,有人戲之為“稀外街”。但如今的“稀外街”已是煥然一新,被鱗次櫛比,高低錯落的仿古建筑所取代。 

圖片2.png

(古藺上橋街景舊貌--邱經(jīng)國攝)

  沿著原“居民點”下行百余米,我們來到了“上橋”,就是以前的“糧站坡”一帶。沈教授說,過去,他家就在有幾十戶人家的糧站坡“大草房”旁的“管理站”居住,他媽媽就在后面百余級石階的中城糧站工作,這里是他音樂夢開始的地方。

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居住在“大草房”一帶的人家,多以絞棕繩和做面條為生,屬小城“貧民窟”。過去這里的一草一木,一房一瓦和那些熟悉的面孔,早已不知了去向。以前的“大草房”一帶,如今有了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----凱旋城。

圖片3.png

(古藺城新貌、齊安宮商業(yè)街--李驍攝)

  今非昔比!“大草房”嬗變成了“凱旋城”,眼前的凱旋城霓虹燈閃爍,車來人往,滿街的商鋪店堂熱鬧非凡,一幢幢高樓大廈充滿現(xiàn)代化城市氣息,成為小城一張亮麗名片?!蔼{子壩”至建設橋,打造出旅游觀光、濱河景觀、商貿(mào)中心、特色小吃為一體的齊安宮商業(yè)古街。

  撐上雨傘,我們在綿綿細雨中一路向東行走,沈教授說他已找不著北了,不知腳下的地方是過去的哪里?

  我們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我向沈教授介紹現(xiàn)在經(jīng)過的這些地方就是以前的城關鎮(zhèn)、派出所、中藥材公司、糧食局、林業(yè)局、稅務局、豆腐商店、湯元店......

圖片4.png

(古藺居民點舊貌--邱金國攝)

  在一仿古亭閣建筑前,沈教授若有所思地說道:“這里應該就是以前的冰糕廠了?”我答:“是的!”于是,他就笑道:“那個時候,要吃上一塊冰糕真是不容易!我們會早早地來到這里,排隊等待冰糕出廠,然后買上一塊來盡情地抿著,享受夏季里的一絲冰涼?!?/p>

  從生產(chǎn)路往下,基本就是小城過去的原貌,不同的是,多了些裝飾華麗的商鋪和那些閃閃刺眼的燈光。以前小城的食品公司、山城旅館、餐廳、銀行、醫(yī)藥公司、供銷社、百貨大樓、土產(chǎn)公司、郵電局、廣播站、糖酒公司、牛肉館、春風相館、三八商店、二輕局、新華書店、日雜公司、修建社......這些耳熟能詳?shù)膯挝幻Q,已隨時代的變遷而消逝,永遠定格在了我們的腦海深處。

圖片5.png

(古藺城舊貌--邱金國攝)

  一個饒回餅鍋盔、一碗姜家素香面、一包老王炒瓜子、一砣聶幺爺麻辣雞,這些昔日小城名小吃串起了沈教授夫婦無盡的遐想與回味。沈教授說,出去幾十年了,嘗遍很多地方的小吃,唯有古藺小城的味道始終令人難忘!

  文化館還在小城的原址,只不過那寬敞的院壩,精雕細刻的石梯,典型的川南穿斗式木制結構房屋,以及古老的天井和戲臺已不復存在,其古樸蒼桑的歲月已被商鋪和樓房抹去。

  沈教授說,以前他和同伴們曾在此繪畫、書法、作曲、舞蹈、唱歌,在這里度過了許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,留有他們辛勤的汗水和工作足跡。當年來古藺插隊的重慶知青,英年早逝的四川美院教授、畫家黃同江之經(jīng)典油畫《四渡赤水》,就是他在文化館工作期間完成的,此巨幅油畫為太平渡“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”的鎮(zhèn)館之寶展出。

圖片6.png

(古藺城老街一小巷口--圖自網(wǎng)絡)

  行走小城街頭,以前的高小巷、鴨兒粑巷、水北門巷、大巷子、萬家巷、油榨房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名稱,以及大禮堂蒼勁挺拔的古老黃果樹,還有二合水水碾的嘰嘎轉動聲,各種美食的吆喝聲......隨著歲月的?跡,已飄去了遠方!

  走完小城老城,順著環(huán)城路折返。過去從小城通向城市的汽車運輸公司,現(xiàn)在是鄉(xiāng)村車輛的轉運點,沒有了夜間的人潮涌動、來來往往的熱鬧場面。

  以前,物質(zhì)生活匱乏,每到晚上,小城川劇團和電影院就會聚集成百上千的小城人來此,那些紅色戰(zhàn)爭題材電影和傳統(tǒng)川劇曲目,給小城人帶來歡愉時光,消除了他們一天的疲勞和煩惱。

  駐足昔日繁華熱鬧的地方,下橋川劇團和大禮堂電影院蹤跡全無,取而代之的是原川劇團變?yōu)榱宅槤M目的各類商品店和一片廢墟的電影院舊址,這是時代發(fā)展的必然,卻是我們難以忘懷的永恒記憶。

  此刻,沈教授思緒萬千,默默無語,久久徘徊,他似在回味著當年在此練習、拉琴、表演,這些遠去但又近在咫尺的片片往事......

圖片7.png

(古藺凱旋城--李驍攝)

作者簡介

  邱經(jīng)國,四川省古藺縣人,中共黨員。新聞文學作品載《人民日報》《中華老年報》《鄉(xiāng)鎮(zhèn)論壇》《社區(qū)》《中國老區(qū)建設》《四川日報》《四川農(nóng)村日報》《華西都市報》《四川文藝》《晚霞報》《四川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》《巴蜀史志》《四川政協(xié)文史》《金城》《四川老區(qū)》《瀘州日報》《瀘州晚報》《瀘州廣播電視報》《瀘州文藝》《瀘州文學》《瀘州作家》《瀘州史志》《瀘州警察》等市級以上報刊。系瀘州市作家協(xié)會理事、古藺縣作家協(xié)會常務副主席。

編輯:游江


關注川南在線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